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极其重要,却,极其反讽的,极其 “危险”。 居安思危的信息是对的,因为多数人是看不过眼前的。因此需要教育、提醒等,尤其对那些缺乏或甚至毫无危机意识的人。可是已有意识的呢?那“太过有意识的呢“?”思危“会不会”思“得太多了?是否有个界限?有的话,又如何画呢?这些都值得我们仔细想想。就不说”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了,学校课程总是不停地强调,所以我就不多说了。我就说反面的。 想想吧, 若过于居安思危,那在太平盛世里就不能掉以轻心;外界的安宁,却无法给心里一片安息,不能让自己静下来。 一个人一直犹豫、操心、,无止境地只会让我们在一个恶劣循环之中,难以逃脱,这样子,没完没了啊。。。 这样的话,以居安思危的态度保持。。。又有何用? 更糟的是,如果有这份心导致更多不必要的心理问题,那怎么得了? 解释一下,居安思危不是不好,而无疑是重要的,但我们也应该懂得对得住自己,给自己安心的空间。因为居安思危毕竟是为了要我们能更好地保护与维持社会安详与和平。那么,要是不停地忧郁、焦虑,岂不是违反直觉了吗? 当然,君子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不是大家都要或能做君子的。像这种没有那么崇高理想平民百姓真的需要吗?当然也有的平民,包括我,是不介意,为国为民担忧,以进步社会来防止社会倒退。 但到要什么程度?我们得好好想想。如何拿捏,所能好好过生活?还是我们永远都是得生活在忧患之中,无一日之安寝,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安心睡眠”,遥遥无期地苦受强肉弱食的世界里的生存状态之中? 或许我们需要提防“居安思危”的想法,对“居安思危”居安思危“啊!哈哈。 因为无论如何,生活还不是照过?还是不一定?尤其是危机多出的今天,我们应该想想一下。。。 要拿捏居安思危与活在当下实为不易,我们应该如何拿捏或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呢?请分享您的意见吧。(此篇只是是依着我自己对“居安思危”的看法、感受与定义;请别见怪 :)
an introspective outsider who is inside society yet hopes to be a recluse, dispensing "flaneurings" of a flaneur, ponderings of a ponderer, ideals of an idealist, pragmatics of a pragmatist, thoughts of a thinker, rants of a ranter( maybe not), hopes of a hope, skepticism of a sceptic, detracts of a detractor. a pragmatic idealist; a cruel perceptive pragmatist, yet at core a hopeless idea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