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极其重要,却,极其反讽的,极其 “危险”。 居安思危的信息是对的,因为多数人是看不过眼前的。因此需要教育、提醒等,尤其对那些缺乏或甚至毫无危机意识的人。可是已有意识的呢?那“太过有意识的呢“?”思危“会不会”思“得太多了?是否有个界限?有的话,又如何画呢?这些都值得我们仔细想想。就不说”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了,学校课程总是不停地强调,所以我就不多说了。我就说反面的。 想想吧, 若过于居安思危,那在太平盛世里就不能掉以轻心;外界的安宁,却无法给心里一片安息,不能让自己静下来。 一个人一直犹豫、操心、,无止境地只会让我们在一个恶劣循环之中,难以逃脱,这样子,没完没了啊。。。 这样的话,以居安思危的态度保持。。。又有何用? 更糟的是,如果有这份心导致更多不必要的心理问题,那怎么得了? 解释一下,居安思危不是不好,而无疑是重要的,但我们也应该懂得对得住自己,给自己安心的空间。因为居安思危毕竟是为了要我们能更好地保护与维持社会安详与和平。那么,要是不停地忧郁、焦虑,岂不是违反直觉了吗? 当然,君子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不是大家都要或能做君子的。像这种没有那么崇高理想平民百姓真的需要吗?当然也有的平民,包括我,是不介意,为国为民担忧,以进步社会来防止社会倒退。 但到要什么程度?我们得好好想想。如何拿捏,所能好好过生活?还是我们永远都是得生活在忧患之中,无一日之安寝,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安心睡眠”,遥遥无期地苦受强肉弱食的世界里的生存状态之中? 或许我们需要提防“居安思危”的想法,对“居安思危”居安思危“啊!哈哈。 因为无论如何,生活还不是照过?还是不一定?尤其是危机多出的今天,我们应该想想一下。。。 要拿捏居安思危与活在当下实为不易,我们应该如何拿捏或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呢?请分享您的意见吧。(此篇只是是依着我自己对“居安思危”的看法、感受与定义;请别见怪 :)
Recent posts

Come back to us, Mr Lee Kuan Yew, Now. ( poem )

  Come back to us, Mr Lee Kuan Yew, Now. Now, where are you? why are you not here Now? Now, we need you ! the world needs you Now ! Now, don't you miss your old close and not-too-close friends: Kissinger, Mahathir, etc… Who are Now still alive; And who Now definitely miss you back (the former sings your name openly till Now the latter quite quietly admires you till Now); and who are Now, perhaps, already too old (just like how you may be If you are still here Now.) but all also maybe not too old, even till Now. Ask them Now and we may know the answer Now. Now, You are FREE amid this chaos, Like many others who have been freed from life Now; Who may miss you Now; and are definitely too old Now. Now do you miss them as well: Deng Xiao Ping, Chiang Ching Guo etc… Or maybe not Because You may have reunited with them Now. Or maybe not. We for sure no know for sure Now. How about their heirs and sons Now? You bred a more superior child thankfully , who's still on duty even Now And ma...

小故事集 :我们这一班(的人口比例)

  小故事集 :我们这一班(的人口比例) 这不是新摇 [我们这一班] 的歌曲,而是我在初级学院从2019至2020的一班的人口比例。 为何讲人口比例呢?让我解释一下,我虽是要说人口比例很重要,但这小篇章里不是要证明这一点,也不是要大夸自己,也不是要煽动任何歧视意识,只是想透露我初级学院有趣的主任班的有趣人口比例。 所以先别说任何小·故事或闲话,就看看班里的人口比例一下。别以为人口比例没什么、不重要,它很多方面上取决了班的素质和状况。 两位女性主任老师,一位是华人,另一位是马来人,前者去生产,剩下一位老师,来照顾二十一位学生,实为不易·,但还好我这般相当成熟不搞事(除了一些调皮捣蛋的)。 首先是种族构成,我班的种族构成颇为有趣,即有些不可思议,即格外 ”整齐”。此话怎么讲?在我班里,每个种族族群几乎占了全班人口的三分之一。华族就多了两位。这很明显的不是我国的种族构成比例。不知是否在你们预料之中,个个种族群体形成了属于自己族群的小组,而因此诞生了三个鲜明的小组。但分裂不止此。还有第四个小组,就(当然了)是“多族”组,在内有一位淡米尔、一位马来、和两位华族同学,包括我在内。所以我班主要是以这四组挂分的。没有什么争执,整体上还是很和谐,大家讲各自的母语,偶尔有意或无意以自己的母语与另一组的人沟通,但全都属善意的。我们不以故意用自己母语来漫过或欺负他人。这是好事。我们与彼此通常是以英文沟通,只是有些词大致上人家也懂,或在我们知道多方了解自己的母语的情况下,或当我们要有一种效果(但我们会事先通知)。我对马来族群通常就是那个“对方”,因为我懂马来语,但不懂坦淡尔语。虽然整体上,我们是和睦共处,读书的读书,玩耍的玩耍,但潜在是存一种 “我们有自己族群”的意识。所以“颜色的分别”很明显哈哈。与他人相处,却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拿捏起来,实为不易。 接下来是性别构成。班里二十多位学生却只有四位男生。所说文科班男生较少,可是却是全校男生最少,也是男生比例最少的班级。其他文科班至少还有两倍的男生,占据的比例也有我们两倍或更多。男生中三位都是淡米尔人,只有我一位华人(天啊我们是在新加坡啊哈哈)。其中一位男生第二个星期就转班,剩三位,没有新的学生。这位转班的个子与我较像。一位男生个子高大,另一个瘦高但两位都很壮大。我拿还是有些瘦小,甚至有些瘦弱,看似有些儒弱。与他们那些有健...